<dfn id="jevhz"></dfn>
        1. <dfn id="jevhz"></dfn>
          加入收藏 在線留言 聯系我們
          關注微信
          手機掃一掃 立刻聯系商家
          全國服務熱線18030129916
          公司新聞
          影響制造企業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五大因素
          發布時間: 2023-03-21 08:28 更新時間: 2024-12-20 13:30
          觀看影響制造企業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五大因素視頻

           如今,工業企業正紛紛制定環境可持續發展目標。施耐德電氣與技術市場研究公司Omdia聯合調研發現,超過半數(57%)的工業企業已設定碳中和目標,以抵消溫室氣體(GHG)排放量。此外,47%的企業加入了RE100(可再生電力)行動,承諾在未來的電力來自于可再生能源,36%的企業制定了科學減碳目標,助力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2℃范圍內。

            設定碳中和目標是工業企業邁出的至關重要的步,然而置身于數字化爆炸式推進、環境問題將達臨界點的時代,實施能夠達成這些目標的可持續發展舉措方為重中之重。施耐德電氣全球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數字化工廠負責人Ali Haj Fraj認為,阻礙工業企業部署和推動環境可持續性項目的因素有很多,涉及從基礎設施到企業文化的方方面面。隨著數字化工具的不斷普及,企業應正確認識相關阻礙并采取堅實的行動,助力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同時打造可持續并富有韌性的未來企業。

            現有資產和基礎設施

            近三分之一(29%)的制造業企業表示,其主要挑戰源于如何處置現有資產和基礎設施。工業企業通常以十年為單位來衡量基礎設施置換率,這些基礎設施的更換過程成本高昂且會對業務連續性造成影響。雖然既有系統可能不太匹配目前可持續性的要求且需要進行戰略性升級,但完全的換新可能會產生高昂的成本,不具備可行性,并且會產生更大的碳足跡。

            Ali Haj Fraj建議,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對業務進行數字化改造,以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同時將更新換代的影響降至低。如在制造系統中部署智能能源管理系統(EMS)來監控和管理能源使用情況。能源管理系統軟件可提供能源績效相關的實時洞察,追蹤氣候報告、建筑和場地占用率等變量,據此自動調節能源消耗水平,確保企業僅消耗業務真正需要的能源。

            以制冷行業為例,作為一個相對保守的領域,許多制冷設施仍在運行50年前安裝的系統。制冷系統通常采用被動性維護模式,即,直接更換破損的閥門、壓縮機等部件,而不去追究深層次的原因。來自加拿大的制冷Oxford Energy公司希望改變制冷系統的建造和維護方式,以契合公司的節能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Oxford Energy正在尋找一個靈活、全面的平臺,使其能夠將秉承控制和集成愿景的產品推向市場。終,該公司選擇了施耐德電氣EcoStruxureTM機器解決方案,為其客戶提供更高效的制冷系統。Oxford Energy平臺的核心是Modicon M172邏輯控制器,該控制器可提供多種連接選項,與各種樓宇管理系統相集成,幫助其實現了高達70%的能耗節約,并降低了終用戶在服務、運營、維護和電氣方面的成本。

            成本或預算

            即便企業升級現有系統的主觀意愿強烈,成本問題同樣亟待解決,研究顯示,27%的工業企業表示前期成本或預算是阻礙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相較于采購和營銷等常規業務活動支出,說服財務部門將資金投入至可持續發展是困難的事情。但展望未來,這可能是企業能夠做出的重要的投資之一——可持續發展能力將逐步賦能企業在效率、合規與企業社會責任上建立競爭優勢。制造企業利益相關者的生態環保意識正在日益增強:目前,全球60%的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將可持續性視為一項關鍵指標,而投資者可能會像審視企業財務健康狀況一樣,認真審視企業的長期ESG舉措。

            Ali Haj Fraj總結,許多企業可以通過獲取資金、政策支持的方式推動能源轉型。在歐洲,歐盟委員會已承諾將在未來10年內調動至少1萬億歐元的資金來支持可持續發展;美國環境保護署每年會發放超過40億美元的款項來幫助企業實現環境目標;在中國,包括《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政策也正在逐步落地實踐。

            部門優先級差異和缺乏數據獲取途徑

            即便有了額外的資金支持,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也會因為優先事項不同爭奪企業資源。而面對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等更廣泛的挑戰,精打細算的企業管理者們可能會尋求削減開支并縮減運營規模,尤其是在沒有數據作為投資支撐的情況下。意料之中的,調研過程中分別有23%和21%的企業管理者將競爭性優先事項和缺乏數據獲取途徑作為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障礙。

            帶領企業實現向可持續、數字化、高效韌性、以人為本的未來工業愿景轉型是一項“一把手工程”。制造業需要再次依靠基于云的、集中優化和項目管理技術,來收集數據驅動型洞察,并以此為依托提高可持續行動的決策水平。這些投資可以降低企業能源消耗,這在全球能源危機的當下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或者提高企業的流程效率,直接帶動企業營收增長。事實上,49%的制造企業希望通過可持續性投資來提高績效并節約成本。

            企業文化亟待變革

            19%的企業將文化變革或文化缺失列為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挑戰。Ali Haj Fraj概括為,企業可能會猶豫是否要放棄原本的“制勝之道”,轉而制定將所有部門納入考慮的可持續性計劃。事實上,78%的企業認為高管層直接肩負著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責任。

            為了應對這一難題,在歐美,許多企業正在增設專門的首席可持續發展官(CSO)職務,專門負責環境可持續發展事宜。美國對首席可持續發展官的人才需求在十年內增長了228%。要想讓這個職位真正發揮作用,首席可持續發展官不能僅僅匯報工作,而是要認真衡量企業的日常運營決策和長期戰略。可持續性舉措能否取得成功將取決于相關技術和解決方案能否很好地融入企業日常運營和長期發展規劃,以及能否得到員工的廣泛支持。鑒于此,企業可以聘請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專家顧問,來幫助其打破孤島效應,并制定長期發展戰略。

            理解變革帶來的價值

            只有10%的企業將可持續性舉措無法為企業創造明確優勢作為一項挑戰,這表明大多數企業內部能理解可持續性項目的優勢。在衡量可持續發展支出的優勢時,企業除了關注投資回報率(ROI)之外,還應關注價值回報率(ROV)。

            施耐德電氣認為,能源、自動化和軟件是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可持續運營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有效推動企業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歸根結底,制造業目前仍處于可持續發展旅程的起步階段,與其期待立竿見影的效果,工業企業更應該做的是基于各項數據來持續審視現有流程、設備、企業文化和技術,以識別效率低下和浪費問題并及時解決。簡而言之,要想為制造業和地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企業必須首先做出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承諾。


          聯系方式

          • 電  話:0592-6372630
          • 銷售經理:蘭順長
          • 手  機:18030129916
          • 微  信:1803012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