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jevhz"></dfn>
        1. <dfn id="jevhz"></dfn>
          加入收藏 在線留言 聯系我們
          關注微信
          手機掃一掃 立刻聯系商家
          全國服務熱線18030129916
          公司新聞
          如何推動工業5.0理念走向現實
          發布時間: 2023-04-04 09:12 更新時間: 2024-12-20 13:30
          觀看如何推動工業5.0理念走向現實視頻

          近兩年,歐盟委員會研究與創新局發布了《工業5.0的使能技術》《工業5.0-邁向可持續,以人為本和彈性的歐洲工業》和《工業5.0:歐洲的變革愿景》等報告,提出了包括“以人為中心”“可持續性”“富有彈性”三大核心的“工業5.0”發展理念,對我國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啟示和借鑒意義。

           

          一、歐盟以“工業5.0”為新理念主動推動工業模式轉型

          構建工業發展“社會新價值”框架。《工業5.0-邁向可持續,以人為本和彈性的歐洲工業》(以下簡稱《報告》)認為,工業5.0旨在通過讓生產尊重地球極限和將工人的福祉置于生產過程的中心,體現工業在實現就業和增長之外的社會目標方面的力量,其三個核心是“以人為中心”“可持續性”“富有彈性”。《工業5.0的使能技術》(以下簡稱《使能技術》)報告指出,“工業5.0不是對工業4.0范式的替代,而是一種演變和合乎邏輯的延續;工業5.0不是以技術為基礎的概念,而是以價值為中心的理念”。有歐洲專家認為,工業5.0可被稱之為“工業4.1”,是引入“以人為中心/以價值為中心的工業4.0”,是通過挖掘工業4.0更多的社會價值,讓工業4.0煥發更多活力。我們認為,工業5.0的核心要義不在于推進工業4.0范式按時間順序遞進,而是將三個核心內容置于挖掘和發揮工業對“社會新價值”的框架下,從技術與人、生態和社會的關系角度系統思考和重塑未來工業變革方向。

          謀劃推動工業發展模式三大轉型。一是工業發展的邏輯從效率導向,拓展到社會和價值觀維度。《報告》提到,狹隘以利益和效率驅動的工業發展模式沒有正確考慮環境和社會的成本和收益,已經無法讓歐洲保持持續的繁榮。歐洲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必須融入對生態環境和社會方面的考量。有歐洲專家指出,如果說工業4.0在“數字孿生”系統的基礎上形成了虛擬空間與物理空間的映射,工業5.0則是構建“價值孿生”系統,虛擬和物理空間共同反饋社會價值觀。二是創新模式從技術驅動轉向社會驅動。《報告》第一段就指出,推動創新的力量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從基礎研究開始,由技術驅動的創新,另一類是由社會本身演化驅動的創新。未來的創新應側重于第二類,即要通過尋找和實施新的解決方案來適應新出現的社會需求和現實。三是工業創造價值的原則從單純的股東價值轉向利益相關者價值。《報告》提到,在工業5.0理念下,社會價值創造的重點應從股東轉移到利益相關者。有觀點將此上升到經濟制度層面,認為工業5.0符合修正主義關于“新資本主義”糾正其過度行為的總體框架,只有在公平、包容和可持續的情況下,新資本主義才能繼續發展。2021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出版新書《利益相關者》也有類似觀點,認為在過去50年西方世界盛行的“股東資本主義”體制中,股東利益居于主導地位,使得經濟社會體系存在嚴重的不平衡,需要轉向“利益相關者”體制。

          二、推動工業5.0理念走向現實,歐洲優勢和挑戰并存

          (一)歐盟具有技術優勢和政策基礎。

          歐盟在協作機器人和綠色技術領域處于領先地位。2019年歐盟委員會發布的《面向2030年的歐洲工業愿景》報告認為,歐盟在低碳、能源、資源和廢物管理等領域的技術處于全球領導地位,這有助于歐盟工業圍繞市場、社會和環境需求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2019年歐盟委員會發布的《釋放人機協作在工業中的潛力》報告指出,歐盟從第六框架計劃開始通過不同項目對軟體機器人、人機協作等協作機器人相關技術研發進行支持,并取得了開創性成果,當前歐洲在協作機器人技術基礎和應用方面處于****地位。

          歐盟圍繞三個核心加快戰略部署和政策制定。在“以人為中心”方面,通過加強研發和應用,鞏固技術領先地位。如《地平線2020計劃》強化對機器人技術的支持,特別加強在人工智能和認知、社會協作人機交互等人機互動技術方面的投入。同時, 2020年7月和9月,歐盟先后發布《歐洲技能議程》和《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年)》,通過“一攬子”措施促進勞動力知識結構轉型和整體素質提升。在“可持續性”方面,歐盟實施《歐洲綠色協議》,以紡織、建筑、電子和塑料等資源密集型行業為重點出臺了《循環經濟行動計劃》;2021年7月,歐盟更新并發布《可持續金融戰略》《歐洲綠色債券標準》《歐盟可持續金融分類方案》等文件,擴展現有金融政策工具箱、為轉型融資提供激勵。在“富有彈性”方面,《2021戰略》提出了提升戰略自主能力的政策方向,包括與歐盟具有共同依賴領域的伙伴合作建立更強大、更多樣化的替代供應鏈,同時,充分利用歐盟在“反向依賴”中的優勢地位,制定相應政策;吸收動力電池等領域建立工業聯盟的成功經驗,在處理器與半導體等戰略領域建立工業聯盟等。歐洲工業強國則更進一步,如2021年6月,德國聯邦議會通過《供應鏈法》,要求企業對自身及全球范圍內所有直接供應商進行盡職調查、風險分析和申訴,主要針對人權保障和環境保護的履行情況兩方面,若存在不合規行為,需立即上報并采取行動,否則將被處以高額罰款。

          (二)歐洲面臨認知、能力和利益平衡方面的挑戰。

          工業5.0實現面臨認知不夠和判斷標準難以統一的困境。一方面,工業界對變革的思考和認知不夠。有調查顯示,對變革進行超前思考和行動的企業并不多,對工業5.0了解程度*高的制造業和通信業采取相關行動的企業僅為16%。另一方面,各界對社會利益和價值判斷標準難以達到統一。由于社會不同群體有截然不同的需求,對價值的判斷和衡量標準存在差異,形成統一的社會目標和價值規則是工業5.0理念落地的重要挑戰。

          工業5.0實現面臨能力差距的約束。一是數字技術能力滯后。2021年5月歐盟發布的《戰略依賴性》報告對12個關鍵技術領域的能力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歐盟在先進制造、機器人和氫能等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是在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大數據、云和微電子等數字技術領域明顯落后于美國,也正被中國趕超。這些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滯后性可能對轉型的主導權造成損害。二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給個人、企業和政府能力帶來挑戰。《使能技術》報告認為,工業5.0使能技術包括工業4.0相關的先進制造和數字化技術,生物仿生和能源等體現人性化和綠色化方面的技術,以及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等,多學科和多技術領域融合交叉的復雜性給個人知識優化和技能提升、企業創新能力轉型和政府政策制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歐洲工業5.0實現面臨利益平衡的挑戰。一是專注于工業5.0的長期投資可能使歐洲工業面臨暫時失去競爭力的風險,因此,如何平衡短期和長期的利益將給歐洲工業戰略和政策實施帶來挑戰。二是平衡社會整體利益和企業個體利益的挑戰。《報告》指出,以往企業主要將擔負社會責任作為一種營銷工具,如何激勵企業通過創新真正擔負社會責任,特別是如何激發中小企業參與其中,并在保持創新多元性中發揮作用,需要政策理念和工具上的創新。三是協調歐盟整體戰略和各成員國目標的挑戰。歐盟各國在工業和能源基礎與結構、技術創新和吸收與應用能力、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各國利益訴求有所不同,歐盟工業轉型的整體戰略和各國目標在短期內難以協同一致。四是處理好有償工作與社會福利的關系的挑戰。《報告》指出,給無法跟上轉型進程的社會成員提供幫助和保護是政府必需承擔的責任,為此歐盟要推進修訂現有的稅收制度,要在福利和保健等社會政策方面進行實質性改革,這對政府來說是艱巨的挑戰。

          三、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科技和產業變革的前瞻和系統謀劃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演變之中,代表新工業革命的典型范式尚在探索之中。***總書記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導。我們應該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結合我國整體戰略和工業發展特點,做好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的前瞻和系統謀劃。

          (一)強化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2021戰略》指出,綠色轉型和數字轉型將越來越多地建立在掌握前沿科學和深層次技術的基礎上。因此,科技創新仍是未來工業轉型的核心,要加強先進制造、數字、生物和綠色等技術領域的創新,注重領域之間的交叉融合。此外,工業是經濟體系的一部分,不可能完全擺脫經濟活動在效率方面的追求,在企業層面將效率與生態環境和社會價值結合,需要商業模式創新。同時,還要關注和支持近年興起的一些創新模式,包括“包容性創新”“負責任創新”“草根創新”“使命導向創新(Mission-Oriented Innovation)”“社會創新”等有助于綠色和共享理念的實現。

          (二)構建效率、生態和社會三螺旋協同共進的新型工業體系。

          與歐洲工業強國相比,我國工業整體勞動生產率仍然偏低,效率提升仍是我國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中要融入以人為本和綠色的理念,引導企業樹立以人為核心的轉型理念,推進人-信息-物理系統(HCPS)和人因工程等概念在工業中的落實;同時,重視先進制造與資源環境生態的共融發展,進一步鼓勵企業運用大數據技術減少原材料消耗,通過預測性維護延長設備或產品生命周期,工廠之間共享可再生能源實現收益等綠色制造模式。

          (三)秉持開放理念,加強與歐洲的合作。

          歐洲當前工業戰略整體目標為“開放下的戰略自主”,盡管存在爭奪“技術主權”和讓供應鏈回歸歐洲的傾向,但前提仍然是開放。2020年11月歐盟委員會發布的《先進工業技術——政策與趨勢》報告提到,技術主權和對全球合作的開放必須齊頭并進,政策決策需要保持謹慎的平衡。我國與歐盟的工業合作應該關注以下兩點。一是利用我國在對歐供應鏈中的有利位勢,鞏固和加強與歐洲的合作。2021年5月歐盟發布《戰略依賴能力》報告評估結果顯示,歐盟對外依賴度較高的產品有137種,約占歐盟商品進口總額的6%,從中國進口的價值額占52%。同時還指出,在這些依賴品的全球貿易結構中,中國居于非常核心的地位,歐盟中短期內尋求與中國以外國家合作建立多元化供應鏈體系的潛力有限。因此,歐洲形成供應鏈韌性的過程中,我國仍有****的作用。二是在具有共同目標的領域共同推進標準制定。歐盟可能通過制定較高水平的勞工、環境和社會標準,可能成為我國融入歐盟供應鏈體系的壁壘。如歐盟正在討論修訂《電池指令》草案,提出從2024年7月起,工業及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和供應商必須提供碳足跡聲明。我國“雙碳目標”與歐盟工業綠色轉型戰略相契合,在共同制定標準方面有合作空間,如中國人民銀行正在與歐盟有關部門緊密合作,共同推動綠色債券、貸款等分類標準的一致性。     


          聯系方式

          • 電  話:0592-6372630
          • 銷售經理:蘭順長
          • 手  機:18030129916
          • 微  信:1803012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