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GGII日前披露的數據統計,一季度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約為7.5萬臺,同比增長約11.7%。在相關支持政策及協作機器人等創新產品應用的加速拓寬下,預計國內機器人2024年有望達251億美元市場規模,2020-2024年CAGR約22%。
不過,在供給方面,我國工業機器人Q1產量卻未達預期,總計為103691套,同比增長1.17%,環比下降15.36%。GGII分析,由于去年下半年積壓的訂單仍需消化一段時間,疊加去庫存亦是一季度主旋律,因而導致產量端的增速下滑明顯。
對此,有分析認為,處于“陣痛期”的國產工業機器人行業今年將開啟波動性復蘇,這也讓相關機器人本體制造商來到了決定性的突圍之戰。隨銷量顯著提速,埃斯頓、埃夫特、匯川技術、新時達等國產頭部機器人本體企業一季度業績卻出現嚴重分化,同時,海外巨頭的持續擠壓以及新的AI浪潮襲來,都給機器人國產商們帶來了新挑戰和新機遇。
工業機器人本體頭部企業Q1業績悲喜不相通:3C市場、芯片供給成死穴 光伏訂單變身“救命藥丸”
根據行業相關報道整理統計,在對選取的12家工業機器人本體領域上市公司Q1業績梳理中,頭部業績分化較為明顯。
具體來看,一季度營業收入正增長的企業有10家,分別為埃斯頓、匯川技術(工業機器人業務)、埃夫特、新時達、ST工智、機器人、華中數控、三豐智能、凱爾達、美的集團(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業務);而歸母凈利呈現正增長的企業僅為5家,分別為匯川技術、新時達、ST工智、三豐智能、美的集團。埃斯頓和埃夫特等均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數據來源:高工機器人:資料來源:6.10微信公眾號文章《Q1工業機器人光伏訂單貢獻大,“陣痛期”波動性復蘇》)
對此,埃斯頓和埃夫特均在近期投資者調研中提到,芯片短缺帶來的電子元器件價格大幅上漲對機器人整機毛利率造成一定影響。此外,資料顯示,埃斯頓的工業機器人產品線形成以六軸機器人為主,在3C電子、新能源等市場擁有較大市場份額。有行業分析指出,公司凈利下滑,或許與3C電子壓力較大有關。
不過,據MIR睿工業數據梳理今年一季度工業機器人下游行業出貨情況,光伏市場保持較高增速,但電子行業復蘇不及預期,市場需求則呈負增長。另有數據顯示,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的汽車制造業和3C制造業中,1-4月3C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自2022年10月以來持續收窄,為14.20%。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資料來源:5.11微信公眾號文章《工業機器人一季度監測:內資廠商單季市場份額突破40%|MIR DATABANK》)
對此,業內分析表示,在3C行業不景氣時,光伏處于產能擴張和技術迭代的重要節點,光伏領域是工業機器人企業業績增長的關鍵。從今年市場調研顯示,多家工業機器人本體企業均透露,當前光伏等新能源訂單成為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且將重點布局。
據悉,Q1營收高的匯川技術的工業機器人銷售以SCARA為主,公司該款機器人在的份額排名第二。在今年公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公司預計,今年后三個季度在光伏、風電等領域的機會點將成為公司主要增長的來源之一。同時,埃斯頓在近期業績會上表示,從季度訂單情況來看,目前光伏需求仍然保持強勁,眾多行業保持穩定增長。埃夫特相關負責人稱,一季度埃夫特的訂單增長主要來自于光伏行業。
認為,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可以說已經進入一個新時期,市場增量爆發的階段已經過去,進入存量市場爭奪與細分增量市場卡位的新周期,需求側成為產業鏈的主要矛盾,“需求從何而來”成為企業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招商證券研報預計,未來鋰電、光伏等新興行業的發展,將為機器人市場帶來可觀增量。
打破“四大家族”圍剿:價格戰反成國產化“東風” 出海征戰已行至中途
長期以來,我國工業機器人的主要市場份額長時間被外資企業占據。招商證券研報顯示,2022年被稱作“四大家族”的發那科、安川電機、庫卡(美的持股))和ABB占據40%的市場,本體國產化率在30%左右。不過,在埃斯頓、匯川技術等釋放的“頭雁”效應下,中國企業正找各種方法予以回擊。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工業機器人內資市場份額增長達到40.8%,突破40%,而相對應外資市場份額下滑16%,跌至59.2%,跌破60%。埃斯頓、匯川技術和埃夫特這三家國產廠商均進入行業TOP10行列,其中埃斯頓躋身TOP5。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資料來源:5.11微信公眾號文章《工業機器人一季度監測:內資廠商單季市場份額突破40%|MIR DATABANK》)
對此,除了今年來光伏等新能源訂單的拉動以外,有分析指出,在內外資廠商加速布局下,工業機器人市場價格戰和內卷化將是必然趨勢,而這種局面卻反倒成為內資廠商的機遇,即迅速響應客戶的需求,通過性價比“見縫插針”進入特定市場。外資企業則相對無法較快反應,加之去年工業機器人供給端緊張,大部分外資廠商均實行了漲價,因此,給了內資企業今年一季度市占率提升的機會。
另一方面,隨國產品牌價格進一步下探,企業出海漸成潮流。數據顯示,2023年1-3月我國機器人設備累計出口金額1.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62.1%,累計進口金額6.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55.1%。
國內工業機器人“四小龍”中的埃斯頓今年業績會上表示,2023年可以被定義為公司海外發展的元年,支持行業頭部客戶在海外拓展是公司目前海外業務發展的重要市場策略,公司機器人產品等均會隨著客戶的海外拓展進行海外市場布局。其自2016年起至今便相繼收購或參股多家歐美工業機器人上下游企業。埃夫特同樣在此前收購了意大利白車身焊裝系統集成商 WFC集團股權。此外,家電巨頭美的集團自2016年開啟對庫卡的漫長收購之路,于2022年第四季度完成庫卡的私有化(美的持股)。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品牌大多靠性價比優勢進入發達國家市場,但這并不能成為企業生存的長期策略,尤其是若后期進入歐美等發達市場,在技術、品質等方面的突破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新浪潮下的“興奮時刻”:AI大模型有望助力工業機器人市場擴容10倍甚至100倍 人形機器人加速邁向商業化
毫無疑問,今年AI浪潮下,相關技術正逐步深度嵌入中國工業生產和高端制造的各個環節。同時,人形機器人產業商業化加速也讓工業機器人迎來了新機遇。
其中,對于AI大模型在工業上的應用,業內人士認為,大模型通過跨模態的各種各樣訓練數據,能夠產生更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可以代替很多工程師的工作,也能把機器人的技術再推上一個量級,大模型后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將可能是現有的10倍甚至100倍。據悉,2023年年初,谷歌推出視覺語言模型PaLM-E并運用到工業機器人,無需任何人類引導。此外,今年阿里巴巴將千問大模型接入工業機器人,成功用對話操控機器人工作。
與此同時,有市場分析指出,因工業機器人有投入高,產出周期長,產品不可復制等問題,因此往往較難帶來非常理想的投資回報,而人形機器人若能在“C端”為機器人企業實現商業模式的進化,工業機器人企業或將借此完成蛻變。招商證券研報指出,人形機器人正加速邁向商業化,在5月特斯拉股東大會上,Optimus的新進展已展現了人形機器人的快速迭代能力。
對此,有表示,在控制系統通過AI模型替代的基礎上,工業機器人企業的現有技術也可以處理絕大多數的情況。國內企業在制造業領域的先天優勢和政策支持,這些優勢將很容易讓全球人形機器人制造業中心在國內大批量落地。
- 國產工業機器人Q1:*高+68%,*低-31% 2024-12-28
- 中國變頻器行業現狀、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2024-12-28
- 工信部:推動不少于3000家企業建設5G工廠 2024-12-28
- 皮爾磁:新能源光伏產業建設,安全少不了! 2024-12-28
- 皮爾磁:自動引導車的安全防護方案 2024-12-28
- 研華工業存儲SQFlash 730系列:高性能&低功耗 PCIe Gen.4 SSD 2024-12-28
- 博樂仁出席第十一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 2024-12-28
- 立足深圳及大灣區,西門子全速推動數字互聯平臺業務發展 2024-12-28
- TRAOX專為中國市場開發的TX40鋼制安全圍欄系統,超高性價比! 2024-12-28
- imc推出*具彈性的數據采集平臺——imc ARGUSfit 2024-12-28
- 協議投資11億元!河北唐山機器人產業迎來跨越式發展 2024-12-28
- 久益機械:以供應鏈協同加速裝備制造領域的雙轉型 2024-12-28
- IBM擬至多50億美元收購軟件公司Apptio 2024-12-28
- 【中天互聯】參評“維科杯·OFweek 2023中國工業互聯網年度**解決方案獎” 2024-12-28
- IDC:2021-2026年中國數字化轉型支出年復合增長率17.9% 2024-12-28
聯系方式
- 電 話:0592-6372630
- 銷售經理:蘭順長
- 手 機:18030129916
- 微 信:1803012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