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jevhz"></dfn>
        1. <dfn id="jevhz"></dfn>
          加入收藏 在線留言 聯系我們
          關注微信
          手機掃一掃 立刻聯系商家
          全國服務熱線18030129916
          公司新聞
          中國先進制造業風景線 廣深佛莞:鏈起“滿天星斗”, 匯成“璀璨星河”
          發布時間: 2023-06-28 08:53 更新時間: 2024-12-20 13:30
          觀看中國先進制造業風景線 廣深佛莞:鏈起“滿天星斗”, 匯成“璀璨星河”視頻

          南粵大地,珠江兩岸,廣州、深圳、佛山、東莞這四座城市緊密聚攏在大灣區核心地帶。它們是令人矚目的經濟強市,常年穩居廣東省各市GDP排名榜的前四名;它們也是實力雄厚的工業重地,根據《先進制造業市(2022)研究報告》,四座城市不僅,而且深圳、廣州分別摘得與季軍。

          當四座城市強強聯合,將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近年來,由四座城市共同打造的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業集群或許能夠提供一個答案。在工信部發布的首批45個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中,廣東省共有7個集群入圍,其中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業集群是跨區域深度合作涉及城市多的集群,也是全國規模大、品類多、產業鏈完整的智能裝備集聚區域,涵蓋智能機器人、精密儀器設備、激光與增材制造等領域,支撐著廣東16萬億元的工業生產體系。

          數據顯示,2021年,廣深佛莞智能裝備集群總產值約9816.9億元,產業規模占全省的78.87%,占全國比重為10.59%。

          證券時報記者近日深入走訪調研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業集群,與、促進機構、集群企業、專家學者展開了多輪對話,希望以此集群作為一個截面,觀察跨地市產業集群如何集中區域優勢力量,充分發揮產業集聚的效應。

          集聚——

          市場驅動,形成“滿天星斗”

          裝備制造,通俗理解即為“生產機器的制造”。從工廠流水線上的數控機床,到制造汽車零部件的激光刀具,再到生產芯片的核心設備光刻機,都屬于裝備制造業。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崛起,智能裝備逐漸成為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走進深圳市牧激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一臺超精密五軸雙激光刀具加工機正在作業。此加工設備名為“530DH”,是牧激科技的一款明星產品,正在加工一款聚晶金剛石(PCD)四刃成型刀。工作人員選擇好參數后進行一鍵加工,設備左側的4K監控系統可實時觀察加工過程:首先精切激光切除PCD部分,再使用粗切激光,一刀切穿鎢鋼層……在一道道“鋒利”的激光加工下,刀具逐漸成型。

          牧激科技總經理助理孫雅蘭向記者介紹,牧激科技是一家從事精密激光設備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能為超硬刀具界提供超硬刀具全激光解決方案,激光磨平與超鋒利刀具技術居于行業水準。

          在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業集群中,牧激科技是很具代表性的一家企業。公司規模不過54人,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小企業,但在高端刀具領域卻擁有卓越的技術實力,入選深圳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目前已擁有國家專利105件。

          “先天不足、后天培育、滿天星斗、韌性極強”,在談及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業集群的發展特點時,廣東省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下稱“粵機質協”)會長吳智恒這樣形容。據介紹,目前廣東省集群集聚相關企業超過1.7萬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949家;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專注于細分領域的智能裝備行業單項3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503家。

          正是許多像牧激科技一樣的“星星”聚集在一起,終形成了一條璀璨的星河。“集群基本已經形成了從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整機及成套裝備,到下游應用集成的完整智能裝備產業鏈,涵蓋機器人本體、數控系統、智能傳感器、電主軸、減速機以及汽車焊接、裝配、輕工等,是國內智能裝備產業鏈非常完備的地區之一。”吳智恒說。

          市場驅動、產業帶動,這是廣東裝備制造業逐漸發展壯大并形成集聚的重要原因。廣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陳新度指出,改革開放初期,食品飲料產業帶動了食品包裝等輕工機械裝備發展;上世紀90年代,電風扇等小家電的崛起又帶來了塑料機械裝備的繁榮。廣深佛莞四市依托產業中下游加工裝配環節,逐漸形成了規模龐大、門類多元的裝備制造業體系。

          “之所以形成滿天星斗,正是因為集群企業具有極靈敏的市場嗅覺,察覺到了有什么樣的市場需求,無論大小,都千方百計地滿足,在適應市場需求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深圳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龔曉峰說。

          隨著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市場需求變化和產業升級給廣東裝備制造帶來了全新的氣象。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所長陳立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近年來重點行業企業降本增效、機器換人等轉型升級訴求持續提升,為裝備制造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應用空間,廣深佛莞地區涌現出一批木工裝備、陶瓷機械、電子產品精密加工設備等領域的裝備制造企業。

          在市場化驅動下,四座城市如同四個各有特色的“星群”,在產業布局上各有側重。廣州引領集群發展,圍繞智能成套裝備和關鍵零部件重點發力;深圳在無人機和激光加工裝備領域實現了國內外水準;佛山在輕工智能裝備和金屬加工裝備有著傳統優勢,并圍繞工業機器人與智能化技術應用方向加速轉型;東莞長于電子制造裝備和工業機器人,重點打造從核心零部件到系統集成商的機器人產業鏈條。

          融合——

          協會引領,培育協同發展生態

          涵蓋門類如此之廣,涉及企業如此之多,集群內這些自發形成的“滿天星斗”,要實現真正的融合發展,離不開科學的頂層設計和有效的治理模式。

          頂層設計上,廣州市工信局裝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廣州牽頭組織下,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四市簽署了《廣深佛莞共同培育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廣東省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業集群”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跨四地政府的工作領導小組。目前,集群已形成“1+4+N”的跨區域協作模式。其中,“1”即集群的促進機構粵機質協,“4”為廣深佛莞四地市設立的業務代表機構,“N”則是包含檢驗檢測、技術培訓、金融保險等領域的公共服務機構。

          作為發展促進機構,粵機質協致力于成為集群各類資源的支持者和生態系統的培育者。一方面,粵機質協持續為裝備企業提供技術支撐,開展各類專項技術診斷、咨詢和培訓服務。自2020年以來,粵機質協已舉辦各類技術交流宣傳活動48次,組織展會9次,通過公共服務平臺項目的建設,累計為企業提供檢驗檢測、裝備合格評定等服務1775次,出具技術報告3712份。另一方面,協會也在拓展自身業務范圍,為企業提供綜合性服務。

          在協會打造的“廣東省裝備生態網”平臺上,記者看到在“企業服務”一欄,就包括了政策精投、金融服務、診斷、檢驗檢測、線上課堂、人才培訓、招聘、咨詢熱點等多個模塊。

          以金融服務為例,在記者走訪集群企業時,多家企業向記者表示,融資難融資貴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針對這一痛點,粵機質協專門成立了產融結合部,為集群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產融結合部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由于許多裝備制造企業的毛利比較薄,對融資成本非常敏感,粵機質協與中國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達成合作協議,為符合資質的企業爭取到了更優惠的貸款利率,降低了企業的財務成本。

          “除了債權融資,我們也在積極探索為集群企業對接股權融資。”該負責人說。裝備制造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往往希望募集到“有資源的錢”,也即與上下游產業鏈相關聯的產業資本。比如,此前有一家為日化、美妝等企業提供智能制造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會員單位,產融部發現其有股權融資需求,結合該會員單位的業務特點為其對接了廣州市白云區一家有產業資源的投資機構。白云區是中國化妝品企業為集中的地區之一,通過對接不僅能幫這家會員單位獲得資金,還拓展了下游的客戶資源。

          “產業集群是一個生態系統的概念,不僅要實現產業鏈上中下游的貫通,而且要打通區域內和產業相關的所有生產要素。”吳智恒說。近年來,廣深佛莞在共享生產要素、推進先進產能跨區域擴張上持續發力,打造市場、資本、技術、人才等產業鏈全要素深度融合和持續優化的生態環境。

          2020年11月28日,在佛山順德北滘鎮,大族機器人先進制造集中示范園項目正式破土動工。大族機器人是由深圳激光加工企業大族激光孵化的高新技術企業,不僅將全球總部落戶佛山,還將海創大族機器人智造城布局在佛山北滘機器人谷智造產業園內。目前,園區已落戶智能裝備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90多家,其中40多家來自廣州,30多家來自深圳。

          2022年10月28日,由粵機質協主辦的2022年廣東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大會與展覽會舉行。來自智能裝備領域內的上下游企業對接需求,達成了合作意向,有的還進行了現場簽約。總部位于東莞的南興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也參與了此次大會,公司總經辦知識產權經理秦振偉介紹,公司長期致力于板式家具生產成套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大會廣泛集聚裝備制造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企業資源,為企業提供了技術研討、業務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隨著四地聯動的推進和深入,這樣的案例也越來越多,推動優勢資源和生產要素加快整合,促進跨區域的智能裝備產業協同合作向縱深發展。

          挑戰——

          解決“卡脖子”,提升裝備可靠性

          近年來,集群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已初步成為全國智能裝備產業核心技術的主要策源地,一批集群企業在高精尖技術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比如,廣州昊志機電完成了國產大扭矩、高剛度電主軸在國產數控機床上的批量應用,現已具備年產1000臺套項目產品的產業化能力,市場占有率持續上升,2021年電主軸國內和全球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42.33%和15.21%。2022年5月,總部位于深圳的中集安瑞科自主研發了國內首臺40英尺液氦罐式集裝箱,填補了國內液氦儲運產品的空白;同年8月,深圳中集天達為成都天府機場提供的新型智能登機橋成功投用,這是亞洲首臺正式投用的無人駕駛智能登機橋,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成功對接飛機艙門,耗時僅50余秒。

          不過,也要看到,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自主研發和工藝水平不高,是我國裝備制造業向高端化轉型的掣肘和障礙。目前,廣深佛莞智能裝備集群企業研發和創新能力仍然不足,數控系統、光柵、高精密滾珠軸承等關鍵部件依賴進口,“卡脖子”問題仍然存在。同時,國產高端裝備首試首用難度大,高端裝備研制單位、用戶單位協同創新力度還不夠。

          多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產裝備首試首用難度之所以大,主要源于用戶對國產裝備可靠性的不信任。對裝備制造業而言,機械的可靠性關乎產品質量和系統壽命。尤其在高端制造領域,生產線上的任何一臺機器出現故障,都將帶來整條生產線的停工和巨額的經濟損失,試錯成本極高。在早期發展過程中,國產裝備在可靠性上與國外裝備存在差距,導致下游企業產生“能用進口就不用國產”的慣性。由于缺乏應用場景,技術難以迭代提升,國產裝備向中高端轉型的道路變得更加艱難。

          “裝備制造要解決‘能用’和‘好用’兩個問題。廣東裝備制造經歷了‘從零到一’的跨越,實現了‘能用’。未來要解決‘好用’的問題,關鍵還要提升裝備的可靠性水平。”吳智恒說,隨著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業集群朝中高端加速轉型,可靠性的重要性也將逐漸凸顯。

          近年來,為鼓勵自主創新,打破進口依賴,解決國產高端裝備首試首用難的問題,廣東出臺實施了一系列首臺(套)重大裝備政策獎補措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是指國內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擁有知識產權、尚未取得市場業績的裝備產品,通過對其扶持和推廣獎勵,打通創新產品邁向市場應用的“后一公里”。

          據廣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市連續出臺《廣州市首臺(套)重點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對符合申報要求的裝備按不超過單臺(套)銷售價格的30%給予獎勵,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有效推動了具有先進水平的裝備產品實現量產化和國產化。

          藍圖——

          三方面發力,打造高端制造基地

          總覽裝備制造業的版圖,不僅有智能裝備制造這一板塊,還有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多個領域。它們如同廣袤的“星辰”與“大海”,共同繪成一幅令人心潮澎湃的發展圖景。

          一貫敢拼敢闖、擅長創造奇跡的廣東,自然也對更高更遠的“星辰”與“大海”充滿向往。2020年,廣東省工信廳、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了《廣東省培育高端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明確提出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到2025年將廣東省打造成全國高端數控機床、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等高端裝備制造的重要基地。

          宏偉的藍圖已經繪就,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吳智恒介紹,廣東高端裝備制造的“先天不足”主要體現在改革開放之前產業規模和體量都很小,經過多年市場化發展,演變形成了“小而專”的產業格局。當前,廣東省缺少國家戰略層面重大裝備的支撐和布局,這也是廣東省高端裝備產業未來需要彌補和發力之處。

          彌補“先天不足”,還要靠后天迎頭趕上。陳立輝介紹,目前,廣州和深圳正全力建設圍繞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技術攻關的綜合性國家實驗室,廣深佛莞在船舶、海洋工程裝備、航空等領域已形成一批國內技術的企業和重點裝備產品。比如,廣州文船重工有限公司先后參與了港珠澳大橋CB03標段防撞套箱、深中通道人工島圍堰鋼圓筒、海底沉管鋼殼等橋梁工程建設。

          市場化程度高,這是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業長足發展的大特色和優勢。陳立輝認為,高端裝備研發投入大、所需資源多,往往需要舉區域之力。未來要向航空、海洋工程等高端裝備領域進軍,還需要平衡政府與市場關系、強化四市政策資源協同等問題。龔曉峰也強調,作為跨地市產業集群,在向高端裝備制造基地邁進的過程中,廣深佛莞四地需要進一步淡化區域行政色彩,強化集群思維,真正實現協同布局、融合發展,增強集群的整體競爭力和影響力。

          廣東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從三個方面著重發力,推動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一是深入實施“制造業當家22條”,進一步優化完善縱深協同的產業發展布局,健全省級規劃統籌機制;二是建立“鏈長制”,協調跨區域跨產業重要事項,形成“省市上下聯動、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局面;三是探索建立跨區域跨產業聯動發展的協同機制,推動廣深佛莞四市政府加強集群建設運行調度,堅持錯位發展、高效協同。

          沿著打造高端裝備制造基地的壯麗藍圖,廣東期待再次締造令世界驚艷的奇跡與傳奇。


          聯系方式

          • 電  話:0592-6372630
          • 銷售經理:蘭順長
          • 手  機:18030129916
          • 微  信:1803012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