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將至,各地陸續曬出“成績單”。工業增加值作為衡量一個地區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標,已成為外界觀察一座城市經濟實力的窗口,工業強則經濟強,工業增速快則經濟發展快。
2023年,這些城市是否扛住了內外部的壓力,維持了自身的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工業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各地探索實踐的著力點又在哪里?
按照2022年全國各城市工業增加值數據,梳理出中國工業城市名單,它們分別是深圳、上海、蘇州、重慶、廣州、佛山、寧波、無錫、東莞和泉州。
截至發稿,以上10城均已公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深圳、上海、重慶、廣州和寧波5市公布了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廣州、佛山、寧波、無錫、東莞5市公布了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
整體來看,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2023年各市工業發展都遭遇了較大挑戰,大多數城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未能跑贏GDP增速,但仍有部分城市頂住壓力保持良性增長,比如無錫、佛山和重慶,3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較高,對自身經濟增長發揮了“引擎”作用。
結合其他細分指標看,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和進度成為地方工業經濟表現的關鍵變量。例如,無錫從“十五”時期啟動產業轉型升級行動以來,創新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以7.6%增速“傲視群雄”,反映出戰新產業的強大生命力和爆發力;民營經濟大市佛山,則以8.52%的規上工業企業營收增速排在10城之首,展現出民營經濟的韌勁和活力。
綜合已有數據判斷,2023年工業城市的整體名單大概率不變,其中深圳有望穩坐工業城“寶座”,蘇州緊追上海,寧波或將進階工業第五城,泉州和東莞的競爭則處于膠著態勢。南財智庫認為,面對經濟不確定性,各市仍需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級、加大創新投入、培育優質企業,通過產業、企業和科創要素的共同發力,加快推動工業經濟穩定高質量發展。
- 01 -
排名:城市競逐呈何態勢?
按工業增加值算,2022年工業城市“前三甲”是深圳、上海和蘇州。截至目前,深圳、上海已經公布2023年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分別為8122.47億元和7423.04億元,遙遙于其他已公布數據的城市,展現出巨大優勢。
不過,作為“強地級市”,蘇州對上海的追趕勢頭強勁。2022年,上海工業增加值為10794.54億元、蘇州為10595.60億元,差距微小。2023年前三季度,兩地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和2.7%,雖然差別不大,但從規上工業總產值看,蘇州(32246.97億元)超過了上海(28724.54億元)。
2022年,深圳、上海和蘇州也是僅有3個工業增加值超過萬億的城市,與其他城市之間拉開了顯著差距,構成了中的梯隊。
從后續梯隊看,2023年前三季度,重慶以6267.99億元的工業增加值于后續其他城市,有望穩居全國工業“第四城”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對工業“第五城”的競爭將尤為激烈。2022年,廣州以工業增加值6946.67億元位居全國第五名,略微于佛山(6741.9億元)、寧波(6681.7億元)。不過,結合多個指標維度來看,這一座次在2023年或將出現變化。2023年前三季度,寧波工業增加值已超廣州51.87億元,并且寧波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遠超廣州,二者分別為5.7%和-1%。
至于佛山,2023年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達6.3%。這不僅高于寧波和廣州,更在10城中僅次于無錫。2023年前三季度,佛山規上工業增加值為4562.46億元,也比寧波(3905.8億元)和廣州(3776.98億元)高。
就此來看,以上3城在各個指標之間“咬”得相對較緊,又對后續梯隊甩開了一定的距離,因此有望分占榜單中的第五、六、七的位置。
此外,2022年無錫工業增加值為6472.32億元,排名全國第八。2023年前三季度,無錫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達7.6%,領跑10市。同時,前三季度無錫規上工業增加值達4408.31億元,雖低于佛山,但卻高于寧波和廣州。
榜的后兩名為東莞、泉州,但次序亦有不確定性。2022年,兩市工業增加值分別為6244億元、6182.83億元,東莞以微弱優勢。不過,2023年前三季度,東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3.6%,而泉州為2.7%。
需要指出的是,若將范圍擴大到全國工業二城市,并進一步拓寬研究指標維度,不排除將在2023年跑出更多“黑馬”城市。
比如,2022年排名在二靠后的武漢、南通、南京、長沙、青島和鄭州6市,2023年前三季度均呈向上突圍之勢。特別是鄭州,2023年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達9%,二產增加值增速也高達9.1%。
至于武漢,作為工業基礎雄厚的中部中心城市,近年來規上工業增加值已先后被佛山、寧波、無錫、東莞、泉州等城市超越。不過,2023年前三季度,武漢第二產業增加值5248.59億元,增長4.4%,一掃疫情以來持續低迷的態勢。
- 02 -
產業:核心動能怎么壯大?
從2023年來看,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全國工業城市普遍承壓。具代表性的當屬東莞。作為“世界工廠”,近年東莞經濟創新發展可圈可點,但2023年前三季度,包括GDP增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內的多項指標下滑。
這與東莞外向型經濟特征顯著,受當前全球需求疲軟影響有直接關系,也表明當前東莞經濟新動能尚未能充分釋放和支撐。
近年來,依靠深圳創新輻射,東莞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電子信息制造業作為支柱產業的地位不斷鞏固升級,達到萬億級規模,約占廣東全省的四分之一。2022年東莞電子信息制造業規上工業增加值超1600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31.8%,但增速繼2022年下滑3.7%后,2023年前三季度繼續下滑1.5%。
決定各城市工業經濟競爭力高低的關鍵因素依然是產業,并且不僅是傳統優勢產業動能的刷新,也包括選準新興產業賽道。
從產業類別上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是各大工業強市的“團寵”,均在工業市中位居前三大產業之列。
2023年以來,我國汽車市場表現持續向好,前11個月累計產銷量已超2022年全年,產銷量有望創造歷史新高。這讓一批以汽車制造業為主導產業的城市工業增加值獲得強勁增長支撐。比如,2023年前三季度,深圳規上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6%,新能源車產量同比增長125.8%;上海汽車制造業規上工業總產值高達5284.54億元,同比增長10%,占規上工業總產值18.4%。
戰略性新興產業似乎更為關鍵。“一超多強”產業結構特征顯著的深圳,得益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盡管在該市大產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設備制造業上表現相對不佳,但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仍然合計高達10393.67億元,同比增長8.3%,成功做到“東邊不亮西邊亮”。
另一個典型城市是無錫。作為中國物聯網的“領跑者”,無錫充分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聚焦“智能傳感器、車聯網、工業互聯網”主攻方向,不斷提升產業基礎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2022年,無錫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到10個,其中8個為戰新產業,同年無錫二產增加值實現對佛山的反超。2023年上半年,無錫物聯網核心產業規模500.42億元,同比增長8.02%。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是工業市之中唯一一個不依靠計算機或汽車制造業的城市,該市前三大產業分別為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皮革、皮毛、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并且都在全國都是,彰顯實力。
綜合以上情況,工業城市的競爭力提升要因各個城市特質而異,并無固定招式可依,產業并非盲目追求“新”“特”,跨越周期發展的關鍵在于因地制宜,實現“專精”、結構均衡和梯度有序發展。
- 03 -
洗牌:如何才能贏得未來?
回望我國工業化進程不難發現,工業、二的排位不斷刷新,沒有永恒。展望未來,競爭或將更為激烈。除了上文提到的產業變量之外,工業投資、創新投入、企業質量三大因子對城市工業經濟的發展亦是關鍵影響。
其一,工業投資決定著一座城市工業經濟新動能的能級。
各市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工業投資增速不斷創新高。2023年前三季度,工業市的工業投資累計增速絕大多數都超過10%,其中位于珠三角的3個城市表現較為亮眼,深圳以52.9%的增速穩居,佛山及廣州均超過20%,分別為31.5%及21%。這些投入都將化作城市工業經濟持續穩健發展的新動能。
事實上,這在各大城市的實踐中已早被驗證。以無錫為例,2019—2022年無錫工業投資完成額均高于15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與工業投資完成額的相關系數高達0.91,存在較高的正相關性。這些投資正是投向了該市的戰新產業。
其二,創新要素的集中是城市新興產業突破式發展的關鍵。
經驗表明,經濟越發達的區域,企業科研投入的積極性也就往往越高,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也就將能更好地服務于當地整體產業的創新發展。這對工業經濟來說尤為重要。
從2022年R&D經費投入強度看,工業強市往往更有能力也更有積極性地投入科技創新。我國2022年R&D經費投入金額排名的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蘇州、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工業城市中前五個城市均位列其中。這些城市往往在高校資源和創新企業資源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更容易在當地哺育戰新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
其三,高質量的企業影響著一座城市工業經濟的活力和韌勁。
制造業企業質量是判斷一個城市工業實力的更細顆粒度。從中國制造500強企業數量、工業城市的“小巨人”數量、全國制造業單項示范企業(產品)數量來看,高水平制造業企業的數量與工業發展呈高度正相關,中小企業發展活躍、優質企業數量多的地區恰恰是工業發達的地區。
從新公布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據來看,深圳以752家的實力反超上海,拿下工業城市的名位置。緊隨其后的是上海,高達713家。第三、四、五名分別為蘇州、寧波和重慶,均超過300家。而且,從第四批、第五批的變化幅度看,這些城市的“小巨人”企業后備梯隊已經形成,這是這些城市始終保持活力的底氣所在。比如,深圳第五批新增“小巨人”企業數量超過北京(243家)、蘇州(230家)和上海(206家),位居,與浙江全省增量相當。
值得關注的是,工業城市中,佛山、泉州的“小巨人”企業偏少,均在100家以下。兩地的中國制造500強企業分別只有5家和3家,東莞更是只有1家,顯著低于工業中的其他城市。但也可以看到,目前這些城市正在加快“補課”。今年4月,佛山就出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倍增計劃。
南財智庫研究員認為,綜合以上分析來看,在這場不斷“洗牌”的城市工業經濟“排位賽”中,只有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發展層級、加大科研創新能力、培育優質企業和企業,才能捍衛自己的江湖地位。
- 工信部發布《機電產品再制造行業規范條件》 2024-12-20
- 工業級大模型應用是一把“雙刃劍”? 2024-12-20
- 2024新年致辭|新時代商業成功之道:中國菲尼克斯的使命與擔當 2024-12-20
- 華北工控新產品FWMB-7552:搭載飛騰D2000處理器,滿足高能效和安全可信需要 2024-12-20
- 匯川技術20周年慶典盛大舉行 2024-12-20
- 富士電機與被合并子公司訂立合并協議 2024-12-20
- 中國飛協和霍尼韋爾在京簽署諒解備忘錄 2024-12-20
- 霍尼韋爾榮獲三項中國設計智造大獎 2024-12-20
- 諾德支持政府補貼計劃,高效驅動系統帶來豐厚回報 2024-12-20
- 這家工業巨頭扎根張江20年,是Zui早入華的美國企業之一 2024-12-20
- 2023智慧零售融合創新研討會成功舉辦! 2024-12-20
- 搭伴“機器人”把科研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2024-12-20
- 鐵姆肯公司收購Lagersmit,產品組合新增工程密封解決方案 2024-12-20
- 致勝新格局:從煉化看過程自動化的創新與一體化 2024-12-20
- 皮爾磁:歐盟新機械安全法規發布,你需要知道這些 2024-12-20
聯系方式
- 電 話:0592-6372630
- 銷售經理:蘭順長
- 手 機:18030129916
- 微 信:1803012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