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jevhz"></dfn>
        1. <dfn id="jevhz"></dfn>
          加入收藏 在線留言 聯系我們
          關注微信
          手機掃一掃 立刻聯系商家
          全國服務熱線18030129916
          公司新聞
          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訪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
          發布時間: 2024-01-11 08:39 更新時間: 2025-01-08 13:30
          觀看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訪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視頻

          近年來,我國工業發展取得哪些成果?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有哪些具體任務?下一步如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針對這些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日前回答了記者提問。

          站在新的更高起點上,鞏固增強工業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記者:近年來,我國工業發展取得哪些成果?當前工業經濟發展態勢如何?下一步將如何發力?

          金壯龍: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舉旗定向、掌舵領航,就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對工業化的規律性認識,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國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新型工業化步伐顯著加快,產業整體實力、質量效益以及創新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工業化發展站在新的更高起點上。

          工業“全”“多”“大”獨特優勢更加明顯。一是體系全。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二是品種多。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四成以上產品產量位居全球,個人計算機、手機、空調、太陽能電池板等一批重要產品產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三是規模大。2022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40.16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3.2%;制造業增加值達到33.5萬億元,幾乎比2012年翻了一番。我國是世界制造業大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30%,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

          制造業“強起來”的步伐持續加快。產業結構加快升級,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的比重從2012年的9.4%提高到2023年前三季度的15.3%,裝備制造業占比從28%提高到32.9%。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賽道上,形成一批具有全產業鏈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出口結構持續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合計出口同比增長41.7%。區域布局不斷優化,建設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主導產業產值超10萬億元、合計約占所屬行業總產值的三成左右。

          信息通信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建成全球規模大、技術的信息通信網絡,算力規模全球排名第二,累計建設5G基站328.2萬個,實現“市市通千兆”“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技術產業實現從“跟隨模仿”到“引領創新”,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占比達42%,6G、量子通信等前沿技術研發處于全球陣營。融合應用加速賦能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過程,我國已成為全球大、活躍的數字消費市場,工業互聯網應用已融入49個國民經濟大類。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網絡安全產業總體規模突破2000億元。

          總體來說,我國工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仍處在由大變強、爬坡過坎的重要關口。當前,國內持續發展的確定性因素和有利條件不斷增多,特別是去年9月22日至23日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的召開,為我們工作注入了強大信心和力量。此外,我國還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近年來通過搶下“先手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部分關鍵領域已形成先發優勢。面向未來,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推動新型工業化不斷取得新突破新成效,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工業在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中發揮“壓艙石”作用。當前,我國工業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去年前11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增速較2022年加快0.7個百分點,特別是8月份以來增速逐月加快。今年我們將繼續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打好政策“組合拳”。深入實施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支持工業大省、重點省市繼續“挑大梁”。鞏固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重點區域動力源和增長極作用,引導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群突出特色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推動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協同發力,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發掘培育智能家居、國貨“潮品”等新消費增長點。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升級,擴大制造業有效投資。鞏固提升“新三樣”出口優勢,穩定和擴大工業產品出口,打造更多出口新增長點。

          加快釋放發展新動能,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記者:近年來,我國產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下一步將如何繼續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金壯龍:

          工業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是創新活動活躍、創新成果豐富、創新應用集中、創新溢出效應強的領域。近年來,我國產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2022年我國成為二大研發投入國,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占比近1/4。我國工業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從2012年的17.6萬件提高到2022年的55.5萬件。全國布局建設了27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2家國家地方共建制造業創新中心、260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網絡化制造業創新生態基本形成。23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178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引領帶動產業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5G、載人航天、大飛機、大型郵輪、高端醫療裝備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關鍵材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

          產業科技創新是新型工業化的根本動力。我們將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圍繞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在技術、企業、平臺、服務、園區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建設完善需求導向、應用牽引、企業主體、政產學研金有機結合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是全面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深入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二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壯大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制造業單項企業、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三是持續優化創新平臺網絡,在重點領域再新建5—10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在關鍵材料、重大裝備等關鍵領域建設一批試驗驗證平臺和中試平臺。四是加強科技創新服務支撐,實施制造業卓越質量工程和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完善科技服務業發展政策,打造“火炬”品牌升級版,培育化市場化國際化科技中介組織。五是更好發揮各類園區作用,推進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提質增效,發揮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作用,打造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啟動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體系優化升級

          記者: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如何抓好重點任務貫徹落實?

          金壯龍:

          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制造業,全面提升產業基礎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實現產業體系升級發展,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我們要突出抓好四方面任務。

          一是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我國傳統產業體量大,在制造業中占比超過80%,是我國保持全球制造業大國地位的基本盤。我們要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加大制造業企業技術改造資金支持力度,落實稅收優惠和專項再貸款政策,完善企業技改標準,加強法規制度建設,推動設備更新、工藝升級、管理創新、數字賦能。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聚焦鋼鐵、有色、輕工等重點行業,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推動大規模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加快綠色、智慧、創新產品開發。促進產業在國內外有序轉移,繼續辦好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支持中西部地區提升承接產業轉移能力。

          二是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地位。當前,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汽車、光伏、通信設備、動力電池、稀土等產業處于并跑乃至領跑位置,這是我國制造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的重要標志,必須把這個優勢鞏固好、發揮好。我們要加快強鏈延鏈補鏈,擴大規模優勢,增強技術優勢,促進上下游供需對接、協同發展,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要增強高端產品供給能力,促進稀土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領域高端應用。要加強新技術新產品創新迭代,高度關注新技術突破引發的顛覆性變革,找準風險點位,及時優化調整發展策略。針對部分領域產能過剩風險,要加強規范引導和質量監管,提高產業集中度,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

          三是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目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約13%,我們要統籌技術創新、規模化發展和應用場景建設,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搶占全球產業競爭制高點。要培育更多新支柱新賽道。用好國內大市場和豐富應用場景,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產業,推進北斗在通信領域、大眾消費領域規模應用,積極培育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的增長點。要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制定實施培育未來產業的政策文件,推動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元宇宙、下一代互聯網、6G、量子信息、深海空天開發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構筑未來發展新優勢。

          四是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已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等領域嶄露頭角,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推動力。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夯實算力、算法、模型、數據等技術底座。堅持“建、用、研”統籌推進,完善5G、算力、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加快建設5G工廠。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切實解決中小企業不愿轉、不敢轉、不會轉等問題。大模型技術的一個側重點是在生產領域的應用,要以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場景應用為牽引,統籌布局通用大模型和垂直領域專用模型,從供需兩端發力,營造創新生態,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發展智能產品和裝備、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

          全面提升企業綜合實力,加快建設世界企業

          記者:在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方面,我們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將從哪些方面發力?

          金壯龍:

          企業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導力量,企業強才能工業強。近年來,我國企業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突出體現在:一是企業數量大幅增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由2012年的34.4萬家增加至2023年11月底的48.3萬家。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超過5200萬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46.5萬家,成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重要源泉。二是骨干企業加快壯大。2023年入圍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有142家,位居一,其中制造業企業數量達到63家。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營業收入增長至51.06萬億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三是專精特新企業加速涌現。已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3萬多家,“小巨人”企業1.2萬家,制造業單項企業1186家。

          下一步,要破除各類市場障礙,激發優質企業的活力和企業家的創造力,加快建設世界企業。

          一是發展壯大產業鏈骨干企業。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發揮中央企業在重要產業鏈中的中樞作用,勇當現代產業鏈“鏈長”。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引導民營企業堅守主業、做強實業、轉變動能,自覺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支持企業優化整合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加快成為具有生態主導力和產業鏈控制力的企業。

          二是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全面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堅持管理和服務并重、發展和幫扶并舉,完善中小企業工作體系、政策法規體系、服務體系和運行監測體系。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大財稅、金融、人才、知識產權、數據等方面支持力度,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切實保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

          三是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實施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引導大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各類創新資源要素,共享產能資源,支持和帶動中小企業創新。鼓勵大企業先試、首用中小企業創新產品,促進中小企業配套產品推廣應用。


          聯系方式

          • 電  話:0592-6372630
          • 銷售經理:蘭順長
          • 手  機:18030129916
          • 微  信:1803012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