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已經進入了局部加速的周期。產業外遷東南亞,發達國家工業回流,以及各個國家勞動力結構的變遷,正在推動形成全新的分布式制造格局。與此同時,美國意圖“去風險化”,為了建立所謂的第二套供應鏈所采取的動作越來越多。
2023年8月10日,山東港口青島港,一艘貨輪在緩緩靠泊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張進剛 攝)
面對供應鏈大變局,有兩種觀點需要警惕。
一種是“速戰論”,很多攻關任務設置在3年或者5年實現。這種速戰方式,往往是脫離現實的。看上去部分領域的國產替代迎來了春天,但任重道遠,而單一的“國產替代”并不應該成為工業發展的目標。
另一種是“厭戰論”,悲觀主義盛行。有些人對逆向工程盛行、基礎原理不足、缺席諾貝爾獎等現狀感到十分悲觀。這種論調容易忽視中國供應鏈存在著巨大的有待激發的活力。
盡管當前出現了供應鏈遷移的局面,但仍然只是一個充滿變數的起點。第二套供應鏈的價值,至少三五年之后才能顯現,十年之后才能定型。這意味著兩套供應鏈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那么,我們應如何建立韌性供應鏈?如何理解供應鏈的連接力、控制力和設計力?又如何應對平行供應鏈帶給我們的影響?
1 連接力化解波控制力
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在供應鏈進攻中采用了比較復雜的組合戰術。“貿易戰”之外的科技遏制,以技術出口管制為武器。
技術管制的背后,是美國成熟的工業情報體系。多年來,大量的工業基礎調研,使美國對全球工業家底的認識非常清楚。因此,美國一開始就將中國極具科技屬性的頭部企業、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列入管制清單,掐斷供應鏈,阻礙它們的成長。
在初期的試探階段,首先是控制力的較量。擁有控制力的一方,掌控了強大的火力,看上去可以輕松實現一招致命——通過斷供破壞既有的制造格局。
不過,這種不平衡的現象只出現在初期。受到攻擊的一方,在不利的局面下,依然可以選擇避其鋒芒,進入新的戰場。中國供應鏈所具有的超級連接力,就提供了緩沖的作用,提供了一種產業縱深的防御。比如華為在受到手機芯片斷供、設計斷供、制造斷供等接二連三的沖擊后,不得不放棄大部分手機的制造。但它所具備的電子設計和自動化技術,使其可以借助中國汽車豐富的供應鏈,迅速轉戰電動汽車領域。盡管這種轉移是一種被動的選擇,但將對抗的時間拉得更長,在此期間會產生很多變化,足以改變初期一邊倒的局面。
對于攻擊者而言,斷供也會損害自己的利益,因此需要小心避開可能造成己方重大損失的動作。日本決定對韓國進行半導體制裁的時候,手中有一大把清單可供選擇,但終只限制了三種半導體原材料——分別是半導體清洗材料、顯示屏基板材料和構圖光刻膠。這三種原材料均非價值很高的產品,韓國每年進口的額度只有3億美元,僅占其進口日本電子零部件和材料的2%。日本采用的管制方式遵循了“自我損失小”的原則,既要做生意,也要盡量從小的切口進行制約。
中國制造被看成是以勞動力為基礎成長起來的,在這種認識下,供應鏈容易被認為不堪一擊。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沃爾瑪每年從中國進口約500億美元的商品,約占美國從中國進口總額的1/10,它在中國有6萬家供應商。快消時尚品牌服裝也高度依賴中國,瑞典服裝連鎖經銷商H&M在中國大約有800家供應商,而優衣庫90%以上的供應商都位于中國。擺脫一兩家供應商并不難,但要將供應鏈上的供應商全都甩開,很難做到。對于關系到衣食住行的產品,供應鏈的效率至關重要。這是供應鏈彼此嵌套的連接力在發揮作用。
美國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不再尋求快速決定性作戰。它開始改變策略,從“去中國化”進入“減中國化”。行動方式也不再是單打獨斗,而是試圖形成各種小圈子的聯盟力量,共同遏制中國的發展。這使得中國的“供應鏈攻防戰”需要面對更復雜的多元化沖突局面,一種比拼韌性的“消耗戰”模式已經啟動。
2平行供應鏈的挑戰
雖然中國極力防御美國通過供應鏈控制力施加的影響,但中國制造卻并非在跟美國比拼制造效率。美國要在本土建立一個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已經不太可能,其制造業回流看上去熱鬧,但依然聚集在產業塔尖,而無法惠及基層民眾。這是一種結構性裂縫。而美國推動的各種措施,無論是近岸制造,還是友岸制造,則是在建立全新的連接力,侵蝕中國供應鏈的優勢。
因此,中國供應鏈的防御對象并非美國的回岸制造,而是東南亞、南亞、墨西哥等構成的第二套供應鏈。中國制造真正的對手來自平行供應鏈。
2023年5月22日,浙江杭州一家智能制造企業的“未來工廠”,機械臂在工作中。新華社記者杜瀟逸攝
全球各地正在涌現不同的生產工廠,它們試圖建立全新的高效供應鏈,用以抗衡中國已經確立的優勢。這些如雨后春筍冒出的工廠有著拖拉的漏洞:有些工廠本來就是以分散風險的“備份產能”建立的,很難實現快速提升效率;一些工廠即使開足馬力,也需要供應鏈上其他企業匹配同樣的速度。這些工廠普遍存在連接力不足的問題,由此形成的供應鏈替代,會因為效率低下而始終處于配角的位置。
第二套供應鏈成長的核心,就是要形成高效的連接力,但連接力的成長需要很長時間。即使諸多控制力加載其上,連接力的成長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而勞動力的組織性、供應鏈的網絡效應等,都會對此產生較大的影響。
在墨西哥,工廠快速擴張形成的反噬力量已經顯現。用人成本上漲正在削弱供應鏈近岸制造的優勢。
墨西哥享有跟美國、加拿大一體化貿易協定的優惠,但也受到免關稅條件的制約。《美墨加協定》(USMCA)要求必須從工人時薪超過16美元的工廠caigou一定比例的零部件。美國和加拿大工廠容易達到,但墨西哥工廠中,工人時薪大多遠低于10美元。墨西哥的企業要么提高美加工廠的caigou比例以享受零關稅,要么利用墨西哥工廠的低成本但繼續交關稅。
富士康在墨西哥的工廠,正致力于提高生產力,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替換基礎勞動力。其生產線上的很多工人不識字,無法讀懂作業操作規程,這會嚴重影響質量和效率。而在中國制造業剛起步的時候,富士康招聘工人的學歷要求,是高中以上。后來,這些技術工人中出現了大量的制造專家和技術專家,充實了整個勞動大軍。富士康的替代計劃能否順利實施,是對墨西哥教育基礎和人力資源的一次考驗,成果有待觀望。
墨西哥的適合就業人口規模和工程師中堅力量的不足問題正在快速凸顯,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緩解。而中國供應鏈的化和向上突破也需要時間,這是一個搶時間、搶效率的過程。
中國供應鏈需要在這個時間窗口下完成整體布局,參與平行供應鏈的建設,參與確立新的平衡秩序,否則就會被甩出全球分工體系,套供應鏈也會失去活力。
鞏固本土基地,與建立海外陣地同樣重要。
在“供應鏈攻防戰”中,有三個要素決定了持續周期。個是國內供應鏈形成的全球連接力的高效率和韌性,第二個是發達國家優勢控制力的減弱勢頭,第三個是欠發達國家制造基地的成長速度。這三個要素背后,都有供應鏈設計力的影子。
中國正在邁入工業深水區,一方面是攻關工業化,突破科技斷層的障礙;另一方面是精細工業化,解決能力不均衡的落差。前者已經得到足夠的重視,后者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解決。精細工業化需要面對的是工業思維的差距,這背后的重點仍然是質量問題。日本、德國的工業都經過質量文化的深刻洗禮,質量觀在整個供應鏈呈現出均衡的分布。但中國仍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以“質量思維”為引領,進一步強化連接力的優勢。
3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
“供應鏈攻防戰”面臨一個關鍵因素,是時間。在延伸的時間軸上,舊的控制力會減弱,新的控制力會出現。原有的連接力優勢會衰減,新供應鏈體系的連接力會加強。兩種力量對擂,拼的都是成長加速度。
就控制力而言,美國希望借助外部的力量,建立“減中國化”的供應鏈聯盟。這種聯盟并非無懈可擊。跨guoqi業各懷心事,商業利益導致中間裂縫明顯,各家的戰略決心也是疑點重重。
美國建立的“斷供聯盟”,參與半導體設備制裁的有日本東京電子和尼康,荷蘭阿斯麥,以及美國的應用材料、泛林等企業。這些公司在刻蝕、沉降等設備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尼康在中低端光刻機上跟阿斯麥也有競爭。它們的產品構成了復雜的競爭關系,同時都非常看重中國市場:日本東京電子有1/3的銷售額在中國;泛林有將近25%的市場在中國;阿斯麥的中端光刻機在中國市場的占比超過1/3。在一個依賴度高的用戶市場,以禁售為目的的聯盟關系是脆弱的,只要有任何一家出現不等比例的銷售現象,“斷供聯盟”就很容易破裂。
這正是時間的意義。中guoqi業在技術突圍和效率反擊的同時,也在等待局勢的變化。
中國要實現全鏈條完全自控基本是不可能的,跨guoqi業要形成對中國供應鏈的全面封鎖也是不可能的。中國制造需要堅定不移地將國內供應鏈與國際供應鏈交織在一起,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來削弱封鎖的勢力。
這需要一種均衡發展的視角,從整條供應鏈而非單個節點考慮風險,并從中尋找機會。
連接力的形成,在于供應鏈之間更緊密的聯系。控制力的形成,則需要兩頭用力,既有來自后端用戶的知識反哺,也有前端科技創新的能量輸送。設計力則將行業和國家之力疊加其上。
在選擇獲得控制力的同時,需要設計出系統的合力。針對單個技術進行突破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正在受到廣泛的扶持。從2011年開始,中國就開始培育有特長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似乎被美國忽視,后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大體量企業。美國行業研究雜志Force Distance Times曾經發表報告《“小巨人”與“單項”的挑戰》,認為中國的工業政策和無與倫比的能力培育為美國敲響了警鐘。該雜志認為,這提供了一個完美的窗口,觀察中國產業政策是何等“先進、成熟和全面”。通過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扶持,中國正在建立一種非對稱的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要保護這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長期生存能力,需要更好的供應鏈設計。企業與供應鏈上的企業需要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甚至開展聯合研發。
供應鏈只有同步創新,才能取得決定性突破。既要用更長的周期來規劃一個國家的產業,也要建設軟實力保駕護航。中國制造的體量看上去很大,但背后的工業保障體系卻相對薄弱。要進入中高端價值鏈,中國制造背后必須要有健康的產業體系來保障,它遠遠超過了一個企業所能做的。就工業體系而言,既要有質量、計量、檢測認定體系,還要有情報機構、標準體系、科研院所、大學科技轉化回到應用主戰場等。重塑中國工業體系,是一次全面的供應鏈合圍。
“供應鏈攻防戰”是一場持久戰,這并非面臨挑戰時的應激反應,而是為了更有利于自我的發展。不能用放大的情緒替代冷靜的思考,不能用局部思維替代系統性思維,不能用應用研發替代基礎突破。供應鏈競爭力不僅是所有供應鏈節點的合力,更是一個國家制造能力的總和。
- 16個中國制造業重點領域路線圖發布 2024-12-28
- 鳴志SM3系列伺服電機獲評一級能效 2024-12-28
- quanwei認證|鳴志MBDV系列伺服產品獲UL認證,zhuoyue品質再贏認可! 2024-12-28
- 模具設計-教您使用VISI快速搜索所需模型圖素 2024-12-28
- 一步到位!Modbus TCP轉CANopen:輕松連接你的消防設備 2024-12-28
- 國內汽車產銷突破3000萬大關,全球新能源產業競爭加速 2024-12-28
- 2023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研究成果(名單)發布 2024-12-28
- 從歐洲到中國,SPS廣州引領行業新趨勢 2024-12-28
- 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進入規模化擴張新階段 2024-12-28
- 施耐德電氣《未來工業:人才與工作發展趨勢》數字化將創造新崗位 2024-12-28
- 行而不輟 未來可期!開目軟件2023年度經營工作會議順利召開 2024-12-28
- LittelfuseZui新超小型12.7 mm磁簧開關提供更高可靠性、更長使用壽命 2024-12-28
- 重磅發布 | 丹佛斯傳動全新升級版FC360變頻器亮相經銷商大會 2024-12-28
- 匯川技術與山東玻科達成戰略合作,引領玻璃深加工行業邁向“數智未來” 2024-12-28
- 綠色通道 | 圖爾克加快推進氫能項目自動化 2024-12-28
聯系方式
- 電 話:0592-6372630
- 銷售經理:蘭順長
- 手 機:18030129916
- 微 信:1803012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