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科幻作品往往能預言現實世界的發展,1995年上映的經典科幻動漫《攻殼機動隊》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誕生自我意識的AI,尋找主角素子,只為與素子的義體結合誕生新的生命形式。
AI軟件和機器人硬件的結合,仿佛是當下科技界風口的真實寫照。
AI大模型風口興起后,前有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頻頻亮相,后有人形機器人初創科技企業Figure AI引得科技大佬爭相投資。
2月29日,Figure AI宣布,已于近日完成一筆總額為6.75億美元的融資,參投企業堪稱科技界夢幻天團,其中包括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英偉達、OpenAI和微軟等巨頭。公開資料顯示,融資完成后,Figure AI估值由之前的 20億美元上升到26億美元。
而在國內,去年12月在港股上市的機器人公司優必選,早在2018年就以投后50億美元的估值刷新了當時全球AI企業的融資紀錄。上市之前,優必選的總募資金額約47.9億元,背后投資方包括騰訊、qimingchuangtou、鼎暉投資等一線資本。
經歷了上市破發的尷尬之后,機器人的風口終于吹到了優必選這邊。3月5日,優必選盤中大漲12%,股價一度創下119港元的歷史新高。
作為“人形機器人股”,優必選能借著AI風口起飛嗎?
三年虧31億,優必選的錢都花哪了?
實際上,借著AI的熱潮,去年國內機器人賽道就火過一陣。2023年初到10月,A股人形機器人概念股平均上漲13.74%。超過同期上證指數,昊志機電等多只個股累計漲幅超50%。
優必選也在2023年12月29日登陸港交所,成為國內“人形機器人股”。但上市之后,這位行業明星并沒有迎來預期的追捧。
根據招股書,2020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優必選科技的營收分別為7.40億、8.17億、10.08和2.61億元人民幣,相應的凈虧損分別為7.07億、9.18億、9.87億和5.48億元人民幣;相應的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6.43億、7.61億、7.82億和3.67億元人民幣。
三年半虧了31億,優必選的資金緊張程度可見一斑。
對于連續虧損,優必選的解釋是,除了基礎薪酬開支外,2022財年,為促成對一家附屬公司的收購,一次性以股份為基礎付款人民幣9200萬元,影響了企業的盈利情況。
拋開偶然因素,優必選自身的盈利能力確實不強。近幾年,優必選的毛利率也在降低,2020年至2022年及2023上半年,其毛利率分別為44.7%、31.3%、29.2%,及20.2%。
招股書顯示,優必選的主要的收入來源為四大業務:教育智能機器人及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物流智能機器人及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其他行業定制機器人及機器人解決方案,消費級機器人及其硬件設備。
受到細分市場供需關系影響,業務的毛利率波動較大。
例如,由于教育型機器人本身也為低頻需求,加上近年來教育市場規模下降,教育智能機器人及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的毛利率由2020財年的50.6%減少到2023財年上半年的35.2%。該業務在總收入中的占比也由2021年的82.7%收入占比下降到2023年上半年的29%。
此外,為促成與大客戶合作,優必選對旗下物流智能機器人進行一定的降價,影響了物流智能機器人及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的毛利率。該業務毛利率從2020財年的14.9%降到2022財年的7.9%,后續又在2023年上半年回升到12.4%,但整體還是呈下降趨勢。
而作為一家科技企業,優必選在研發方面投入巨大,研發周期也比較長。根據招股書,2020年至2022年及2023上半年,優必選分別產生研發開支4.29億元、5.17億元、4.28億元、2.24億元,分別占當期總收入的57.9%、63.3%、42.5%及85.9%。
此外,優必選花在銷售方面的費用也不低。2020年至2022年及2023上半年,公司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3.13億元、3.58億元、3.61億元、1.29億元。
然而,在機器人行業,投入未必能獲得相應的回報,因為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面臨著成本、技術、應用場景等多方面的問題。
在成本端,因為人形機器人要完美融入非標的生活場景,并完成復雜任務,對人形機器人的靈活性、通用性要求更高,所以結構也就更復雜。
例如,機器人的關節伺服驅動器的生產成本就居高不下,一臺機器人需要十幾個伺服驅動器,占據一半以上的整機成本。過去人形機器人動輒就要百萬美元的售價。
行業歷史上并非沒有出現過技術、但困于商業化的公司,例如波士頓動力旗下的Atlas,以及本田的ASIMO,整機造價均高達上百萬美元。
在漫長的研發期中,本田ASIMO已經停產,而曾由美國國防部資助的的波士頓動力,也幾經易主,先被谷歌收購,后被轉賣軟銀,2020年又賣給了韓國現代,早已沒有往日的風頭。
因此,行業發展到,對市場來說,沒有盈利的人形機器人公司變得沒那么性感了。
彎道超車后遺癥
實際上,相對于其他還在演示階段的人形機器人公司,優必選在商業化上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
為解決商業化的難題,優必選的解決方法是融資加占領細分市場兩手絕活。首先靠4次登上春晚舞臺打開度,獲得融資。成立至今,優必選已獲得騰訊、qimingchuangtou、鼎暉投資、工商銀行、居然之家等機構的投資。IPO前,騰訊和qimingchuangtou持有優必選超5%的股份,為大和第二大機構投資方。
其次,優必選通過細分領域的應用推出一些成本較低的消費型、教育型機器人,以融資和細分賽道的收入,用于研發投入。
招股書提及,教育機器人平均售價低于1.5萬元,消費級機器人低于2000元,但優必選引以為傲的Walker系列仿人形機器人平均售價達598.8萬元,生產成本依然難以降低。
到上市前,優必選售出超76萬臺機器人,其中Walker系列僅在2021年售出1臺,2022年售出8臺,2023年上半年售出1臺。也就是說,兩年半的時間,Walker系列只賣了十臺。
這種切入細分領域的商業化手段,在前期是行之有效的,甚至能達到彎道超車的效果。也是因為這個戰略,目前優必選在產品和專利上處于地位,并且通過5年時間成功自主研發出伺服驅動器,降低了生產成本。
但是,細分賽道(教育、物流、消費)的產品突破,并沒有攻克人形機器人的核心技術難題——智能上的通用性如何解決?生產成本如何降低?
與之對應的,特斯拉則希望將機器人與造車工業鏈結合,降低制造成本。比如,Optimus采用純視覺方案進行環境感知,并通過3D多目視覺技術獲取周圍物體的信息,與特斯拉汽車的視覺傳感器、FSD芯片等零部件可實現通用。
而且,特斯拉車主的駕駛數據也可以用于不斷優化FSD算法,提升感知環境與自主分析方面的能力。
隨著幾次技術進步,按照馬斯克的說法,機器人造價有望進一步降低,甚至能做到2萬美元以內。優必選的創始人周劍也曾表示,特斯拉降低成本,可能是行業迎來量產的關鍵。
反觀優必選,細分賽道的產品也更容易受到市場影響。
除了教育型智能機器人業務受到教培市場收縮影響以外,代替教育機器人成為主要營收來源的物流機器人和消費機器人也并非高枕無憂。
優必選的物流智能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極度依賴大客戶,根據招股書數據,優必選物流機器人業務的收入的大部分來自天奇自動化工程集團。
2021年、2022年和2023上半年,天奇自動化工程集團貢獻的收入分別為1.75億元、2.51億元和7140萬元,占優必選物流智能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收入的91.7%、95.4%和93%。
優必選在招股書中也提到,如果未能與大客戶獲得新合約或維持業務關系,將對物流智能機器人業務的運營和財務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而消費級機器人相關業務也因為市場競爭大,導致產品毛利率較低,且銷售量不穩定。優必選旗下Alpha Mini悟空(非教育)產品、Alpha 1、 Alpha 2及積木系列(非教育)等產品,都曾出現滯銷情況,因而選擇降價銷售。
主營業務或多或少存在困難,等來了AI的風口,優必選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風口還是岔路?
2022年的AI Day,特斯拉次展示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原型機,這臺走路還需要工作人員攙扶的機器人,被描述成未來生活解決方案。
難以想象,以后扶著機器人從客廳走到廚房做家務。
到2023年年底,特斯拉發布的Optimus第二代演示視頻中,機器人已經能將雞蛋輕拿輕放。今年以來,特斯拉多次發布展示視頻,Optimus已經可以輕松地疊著衣服。短短幾周時間,Optimus的靈活性和動作的流暢度已經大大提升。
優必選也發布了人形機器人Walker S進入蔚來工廠進行“實習”的相關視頻。
人形機器人技術進步加快,一個很大的原因來自于AI技術的提升。
英偉達CEO黃仁勛談到AI對機器人行業的影響時,曾經表示:“如果你可以生成文本、生成圖像,你也可以生成運動嗎?或許可以。”
也就是說,在AI越過智能涌現的門檻之后,機器人對運動的學習能力可能大大加強。
而Figure AI受到各大科技公司追捧,也是因為其背后有Open AI的身影。早先,Figure AI宣布將與OpenAI合作,為人形機器人開發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Figure AI更新的通用機器人Figure 01,能夠徒手搬動箱子,并緩慢放到傳送臺流水線,展現出行業自主學習能力。
AI技術進步,疊加政策加碼、特斯拉強勢入局等要素催化下,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進程在加快。銀河證券研報指出,2024年有望成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
這意味著,人形機器人廠商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來開發和優化自己的AI算法和模型。在數據、算法、算力等領域,都有可能拉開差距。
也就是說,AI不僅帶來了風口,也可能會加速行業的分化。
與Figure AI和Optimus相比,優必選在AI領域起步較晚,這是國產人形機器人廠商需要面對的挑戰。
- 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和規模化應用提速 2024-12-28
- 21+13家!第八批制造業單項企業和通過復核的第二批、第五批名單公示! 2024-12-28
- 2024年中國伺服系統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通用伺服國產替代持續加速 2024-12-28
- ABB集團發布2023年綜合報告 2024-12-28
- 穩健增長 | 舍弗勒集團公布2023年財務數據 2024-12-28
- Spinnaker SDK:專為機器視覺構建的 API 庫 2024-12-28
- 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訪問施邁茨德國工廠 2024-12-28
- “魏”客戶 | 去繁就簡,大道之選 2024-12-28
- 四十余載匠心傳承 愛普生工業機器人砥礪前行 不忘初心 2024-12-28
- 皮爾磁攜手NAiSE,引領物流自動化安全新潮流 2024-12-28
- 皮爾磁:歐盟新機械法規與機械指令的技術差異 2024-12-28
- 引領食品飲料行業高效與可持續發展,施耐德電氣亮相CBST2024 2024-12-28
- CGM連續血糖儀方案:提供1.5V/3V研發到供應整體解決方案 2024-12-28
- 積極構建“新質生產力”,芬蘭通力走出“中國節奏” 2024-12-28
- 聚渠道合力,筑共贏生態 施耐德電氣關鍵電源業務渠道合作伙伴大會成功召開 2024-12-28
聯系方式
- 電 話:0592-6372630
- 銷售經理:蘭順長
- 手 機:18030129916
- 微 信:1803012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