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擬對原產于中國的電動汽車征收終反補貼稅,引來包括大眾汽車集團在內的德國三大汽車制造商的公開反對,歐盟的決定被歐洲媒體視為對德國汽車制造業的雙重打擊。上個月,大眾宣布考慮關閉其在德國的一家汽車制造廠和一家零部件廠,并終止自1994年實施的就業保護協議。據悉,這是大眾自1937年成立以來作出考慮關閉其本土工廠的考量。9月25日,伴隨著大眾員工的示威,大眾和工會展開了長達3個小時的集體談判,德國媒體報道稱,雙方“相持不下”“觀點相去甚遠”。
德國制造業一直以高質量、精密和可靠性聞名,該國是世界上重要的制造業強國之一。然而,在近年來全球需求疲軟、勞動力和能源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即使是德國這樣的工業強國也遭到重創,動力不足讓許多德企感到擔憂。據《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了解,不少德國機械制造巨頭都在加速推進智能制造、綠色能源轉型,尤其正在這些方面同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伙伴加強合作,這對德國乃至歐洲汽車產業轉型都大有好處,這些努力方向可能也是更廣泛的德國制造業未來的縮影。
訂單量和產量都在下降
大眾汽車集團官網9月25日刊文稱,大眾方面的代表在談判一開始就解釋了公司的立場:“我們德國總部的情況非常嚴峻。面對成本上漲和競爭壓力,大眾只有為未來做好準備,才能確立自己作為制造商的地位。只有持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生產力,我們才能投資新技術和新產品,從而確保長期就業。”
而另一方面,德國大勞工組織五金工會(IG Metall)方面曾在談判開始前明確表示:“我們不會就關閉工廠和大規模裁員展開討論。”工會談判代表曾將這兩點描述為“明確的紅線”。據德國《每日明鏡》報道,IG Metall方面在談判中要求大眾提供去年提出的“節流”行動的具體計劃,以便開展進一步討論。但截至目前,除了終止幾項集體協議外,大眾還沒有提供關于裁員和關閉工廠的任何細節,這讓工會感到不滿,工會有可能在今年12月舉行罷工。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過去5年,大眾汽車市值縮水近1/3,在歐洲主要汽車制造商中表現糟糕。大眾汽車是德國雇工多的企業,也是歐洲大車企。報道認為,大眾汽車考慮在德國國內關廠,是對德國總理朔爾茨的打擊,也是德國經濟前景再度惡化、市場情緒低迷的表現之一。荷蘭國際集團宏觀經濟主管卡斯滕·布熱斯基表示,大眾汽車的新決定凸顯了多年來德國經濟停滯和缺乏結構性改革的后果。
這種困境并非只在大眾有所體現。據德國《世界報》報道,今年1月至7月,德國機械制造業的產量和訂單量進一步下降,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VDMA)再次調整對未來產量的預期,降幅水平將從4%調高至8%。慕尼黑伊弗經濟研究所的報告顯示,目前德國機械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僅為79.4%,而去年這一比例為88.8%。該研究所稱,現在幾乎一半的德國機械制造公司都存在產能和人員過剩的問題。
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VDMA)首席經濟學家拉爾夫·維歇斯表示:“過去一年很艱難,結果喜憂參半。”據維歇斯介紹,今年和去年相比,德國機械制造業訂單量減少了12%,在歐洲、美國和中國的主要銷售市場,人們對全球經濟的持久增長缺乏信心,但他并不感到驚慌,因為機械工程師們“早已習慣了經濟周期的起起落落”。
維歇斯還補充道:“截至目前,訂單量下降所產生的影響還在可控范圍內,大多數公司還在處理前幾年積壓的訂單,但是xinguan疫情后的訂單盈余很快將被耗盡。很多機械和設備制造領域的客戶都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這是由于高昂的能源成本引發的,這將對我們產生深遠影響,無法逃避。”
對于今年德國機械制造公司的發展前景,維歇斯仍持審慎態度,他表示:“德國機械制造業的銷售重點在海外,即出口,近期來自海外的訂單有觸底反彈的跡象;另一方面,在德國,訂單進一步下降的趨勢不會結束。”對此,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也持相同看法,該研究所預計今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僅為0.9%。
VDMA今年6月開展的調查顯示,近半德國機械制造商認為,2025年德國制造業不會出現更強勁的增長動力。共有932家公司參與了調查,其中約三成公司將其目前所處的情況評定為“糟糕”或者“非常糟糕”,29%的公司認為情況“良好”或者“非常好”。同時,超過半數的公司對2024年整體看法較為悲觀,近四成的受訪者預計今年銷售額將出現下降,另有約1/4的公司預計經濟增長將出現停滯。
另一方面,持續的經濟疲軟也影響了制造業對于勞動力的需求。近半接受調查的公司表示,他們將在未來6個月內減少短期勞務人員的數量,此外還有不少公司出現了短時工作制。例如,德國通快集團(TRUMPF)宣布將于9月開始減少工作時間并將員工工資下調10%,僅在迪琴根總部就有500多名員工遭受降薪影響,甚至像大眾這樣的大型汽車供應商也出現了裁員危機。
歐盟加關稅是“又一個打擊”
據《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了解,德國制造業的成功離不開其高度化的技術和細分的市場。很多德國制造企業都是家族企業起家,專注于特色化的領域,經驗積累和品牌積累相當深厚,對于客戶需求的了解也比較深入。據德國電視一臺《每日新聞》報道,當下,雖然德國制造業需求疲軟,但在經濟增長率依然較高的新興市場,高度化的德國公司仍得以繼續開展良好的業務。
報道舉例稱,來自德國弗蘭肯塔爾的凱士比泵閥集團(KSB)因其高度化的水平,在2023年依然保持強勁的勢頭,不但維持了3.4%的訂單增長速度,銷售額甚至增長了9.5%。該公司財務執行總監馬蒂亞斯·施密茨介紹稱:“公司產品業務廣泛、化水平高,比如化學和能源領域的產品在全球范圍內依然有大量需求。同時,我們的海外業務也取得了良好的增長,特別是在巴西、印度和中國等地。此外,美國市場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長。”
究其原因,施密茨認為業績增長與區位因素密不可分。“南美洲和中國的市場條件為我們提供了有利機會,未來我們希望能從聯邦政府得到強有力的融資和能源轉型相關政策支持。”據悉,為了保持競爭力,凱士比計劃在未來幾年投入8000萬歐元利用供熱網和光伏系統更節能地進行生產,但該項目還需要融資。去年年底,聯邦法院推翻了政府的預算規劃,目前尚不清楚此前承諾的國家補貼是否能拿到。
記者在德國發現,該國不少制造企業的總部都設在一個小城市,與此同時又非常注重出口導向。德國是傳統的出口大國,國外市場的分量對德國企業不言而喻。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新數據,2005年至2023年之間,德國機械制造行業的海外銷售額一直顯著高于國內銷售額,其中2023年德國機械制造行業國外銷售額更是達到1752億歐元,同期國內銷售額約為965億歐元。
歐盟成員國代表日前投票通過了歐盟委員會提交的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終裁草案,大眾首席執行官奧博穆接受采訪時對此表示擔憂,他認為這與歐洲車企的利益密切相關,他建議允許中國汽車廠商通過在歐盟投資來避免關稅。歐洲汽車新聞網站報道稱,在需求放緩和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歐盟這次關于加征關稅的投票對德國汽車業來說是“又一個打擊”。
對于未來德國制造業的發展前景,德國經濟學家維歇斯認為:“德國制造業迫切需要更多的增長動力和企業自由度。像《增長機會法案》中提到的很多措施雖然指明了正確方向,但是規模太小,并且執行起來也不夠堅決。只有讓企業對在德國做生意重獲信心,才能促使根本上的轉變。”
“不斷加強在中國市場的創新力度”
面對增長動力不足、能源成本上升導致的競爭力下降,德國制造業正在進行技術革新。以大眾、博世集團、西門子股份公司等為代表的德國制造企業正通過加速智能制造、綠色能源轉型以及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企業開展合作,維持其全球競爭力,并應對氣候變化與數字革命的挑戰。《每日明鏡》援引波士頓咨詢公司的研究報告報道稱,加速德國和歐洲的氣候轉型是支持德國機械制造業的“重要杠桿”。德國經濟國務秘書米歇爾·凱爾納上個月表示,德國政府將為中型企業提供工業和氣候保障基金,并進一步落實已于今年6月開始生效的《凈零工業法案》。
那么,德國的制造業工廠具體是如何轉型的呢?為此,《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探訪了位于柏林的西門子總部,在那里看到了德國制造企業未來的縮影。記者了解到,數字化和低碳化是西門子等德國制造業巨頭當下發展戰略的重點,西門子在德國安貝格的數字化工廠更是被全球工業界譽為“工業4.0的模版”。通過其MindSphere工業物聯網操作系統,工廠將制造過程中的各環節連接起來,實現生產數據的實時監控與分析,既優化了生產流程,又提升了設備利用率。倉庫的物料則在地下進行運輸,車間里的9個高塔被作為中間倉庫,也是地下室自動化物料流和車間生產之間的連接點。物料可以從任何塔樓自動轉移到其他塔樓或倉庫,平均用時只需要10分鐘,慢也不超過25分鐘。
為助力各地區能源轉型,西門子能源在全球設立了4座創新中心,其中一座就位于中國深圳。去年10月,西門子能源還與申能集團、北京重型燃氣輪機技術研究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共同創立中德低碳能源研究中心,該中心日前已被上海市浦東新區政府認定為“大企業開發創新中心”。
西門子公司的轉型代表了更廣泛的德國制造的發展方向。去年年初,寧德時代德國圖林根工廠正式啟動,為寶馬、戴姆勒、博世等歐洲汽車制造商提供電池電芯,寧德時代歐洲區總裁曾特格拉夫說:“這是西歐大規模生產電池。”去年9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商國軒高科德國工廠的首條電池生產線正式投產。國軒國際首席運營官兼德國國軒總經理皮特·威廉森表示,德中在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領域的合作,對于德國及歐洲汽車產業綠色轉型非常重要。
- 新一批“燈塔工廠”名單出爐,近六成來自中國 2024-12-28
- 美國工廠里的機器人開始“丟飯碗”了…… 2024-12-28
- 舍弗勒集團變更董事會成員 2024-12-28
- 匯川技術助力“沙鋼杯”,點亮冶金智造國產化新途 2024-12-28
- 全球首座風電行業“燈塔工廠”在中國誕生 2024-12-28
- 施耐德電氣上海工廠和墨西哥蒙特雷工廠獲評“燈塔工廠”稱號 2024-12-28
- 尼得科機床開發出機床數字孿生平臺 2024-12-28
- 立體智慧監測 曙光網絡深度守護礦山安全 2024-12-28
- 價值百億美元!霍尼韋爾將這一業務分拆了 2024-12-28
- 用AI改變制造業!美的洗衣機合肥工廠升級為“可持續燈塔工廠” 2024-12-28
- 國內首推!OPT(奧普特)智能讀碼器搭載深度學習OCR算法 2024-12-28
- HMS收購PEAK-System,深化工業ICT領域布局 2024-12-28
- 散裝物料如何運轉 采用諾德模塊化產品設計的堅固耐用型工業齒輪箱 2024-12-28
- ADI發布嵌入式軟件開發環境CodeFusion Studio和開發者門戶,助力簡化和加速智能開發 2024-12-28
- 研華新一代SQ Manager2.0軟件 更高效更安全 2024-12-28
聯系方式
- 電 話:0592-6372630
- 銷售經理:蘭順長
- 手 機:18030129916
- 微 信:18030129916